央广网贵阳4月25日消息(记者任振国 实习记者余庭)4月24日,记者走进贵阳市南明区小车河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探访贵州接种门诊通过AI技术的深度应用,实现了从疫苗管理到留观监测的全流程智能化升级。
在门诊大厅,智能催种系统可自动拨打催种电话,5分钟内可以完成100个家庭的接种提醒,并能智能识别家长反馈的拒种、移居等情况,自动生成处理建议。AI导诊机器人则承担起接种咨询、就诊引导、健康宣教等多项职能,同时,可根据儿童接种记录提供个性化接种方案。
“这个导诊机器人不仅可以带路,还会给我们普及疫苗接种知识,我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问它,很有趣。”带孩子前来接种疫苗的家长王女士说。

据悉,接种区域部署的智能疫苗管理系统采用物联网、自动化和AI等技术,能精准存储1000支疫苗,实现2-8℃双系统恒温存储的同时,配备-25℃冷冻存储区,以满足不同疫苗的存储需求。在此过程中,系统还能实时监控疫苗温度并自动报警,保证疫苗存储安全。日常管理时,存储管理系统或接种管理系统还可实时记录疫苗出入库情况,用苗动态全程可溯,可按需实时补苗,一键自动盘点,使管理更加便捷高效。
此外,接种时护士轻点屏幕即可自动传送对应疫苗,全程仅需10余秒,同时受种者可通过核签屏查看接种信息,确保人、苗一致不出错。

不仅如此,留观区引入的无感监测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,可以自动记录受种者留观时长。当发现留观时间未满30分钟就离开的情况,系统会立即语音提醒,引导其按要求完成留观。并将数据同步到免疫规划系统,形成完整的留观记录,保障受种者安全的同时,提高了门诊接种全流程的追溯管理效率。

贵阳市南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南明区卫生监督站)免疫规划科科长张艳说:“我们从催种、预约、取号、健康询问、登记、候种、接种、留观等各个环节入手,进行信息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改造,实现了门诊全场景、接种全流程的智慧升级,破解了传统门诊排队久、人工管理效率低、疫苗温度有断点、全流程信息追溯难等痛点,通过‘AI+疫苗’模式,为公共卫生服务注入新动能。”